群众文化点亮青山之阳 多彩活动增强文旅自信-k8凯发天生赢家

欢迎访问池州市文化和旅游局网站!

| | | | |

群众文化点亮青山之阳 多彩活动增强文旅自信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青阳县文化和旅游局 发布时间:2022-02-18 16:01


    近年来,青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群众文化工作,积极探索建立以“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 专兼结合型人才队伍”双保障,“一枝独秀式品牌活动 百花齐放式自选活动”双支撑为核心的模式,积极整合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着力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大文化设施投入,基层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发展,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满足感稳步提升。
    全面加强城区“四馆一院”主阵地建设。县图书馆为国家一级馆。建成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现总藏量达15万余册(件),其中纸质图书藏量6万余册、古籍善本1140余册、各类期刊藏量1万余册、报纸种类100余种几十万份、数字图书藏量达到5万余册、音像视听资料1000余盘。现有阅览座席400余个,持证读者达1.7万余人,年服务读者15万人次。县文化馆为国家一级馆,设有标准化舞蹈房、培训室,多功能排练厅、书画展厅,现代化视听室、小剧场,专业录音棚、琴房等场地,数字文化馆是我省首家县级数字文化馆。县博物馆主体建筑由搬迁复原的陈氏宗祠、吴氏宗祠、陈良台牌坊等古建筑组成,属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安徽省少先队教育基地”,现有馆藏文物1700余件。青阳腔博物馆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青阳腔的传习展演基地,成功入选2022-2024年度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县影剧院面积3500余平方米,坐席达到868个,拥有高质量的舞台灯光音响,常年举办电影放映、文艺演出等活动。青阳县“四馆一院”均为全年免费开放场所,同时配备有专业的讲解员和引导员,极大地满足了群众文化生活的需要。
    统筹推进镇、村(社区)文化阵地建设。完成了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县全覆盖,累计建成117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其中:村级110个、社区7个),全部达到“八个有”的基本标准,达到“七个一”标准的占比达70%,其中全县已全部脱贫的18个重点贫困村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部达到“七个一”标准,达到农民文化乐园标准的8个(分别是:庙前高源、陵阳所村、朱备东桥、木镇新竹、乔木东源、杜村镇华、新河杨梅桥、杨田黄泥)。
    做好“家常菜”选好“特色菜”,深耕厚植群众文化基础。该县大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的高标准实施、高质量落地,“送戏进万村”文艺演出节目均经过多轮筛选,确保内容贴近实际、形式丰富多样,每年举办110余场,服务群众近2万人次。每年更新村级农家书屋图书7000余册。送电影下乡每年放映农村公益电影1322场,影片新片率达92 %左右,放映进度和新片率均位列全市首位,服务观众近30万人次。县文化馆每期举办的主题文艺沙龙已成为全县文艺工作的风向标。县图书馆推出的“田田姐姐读绘本”已经成为最受孩子们喜爱的阅读推广活动。
    立足“走出去”倡导“引进来”,丰富拓展群众文化体验。该县在积极推动群文硕果“走出去”的同时,也经常性地开展文化交流活动,极大地开拓了群众的文化视野,丰富了群众的文化体验。先后邀请了山东金乡、南京雨花台区、铜陵义安区、杭州萧山以及凤阳、歙县、枞阳、南陵、岳西等地群文工作者来我县开办书画联展、开展非遗项目展示展演活动。组织省级非遗青阳农民画参加上海市江南之春美术作品展、安徽省“匠心筑梦 颂歌献党”传统美术精品展、浙江省“2021长三角现代民间绘画交流展”以及“百年荣光 红心向党”全国农民画展;生漆夹纻技艺参加深圳文博会、武汉旅博会,作为我市代表性非遗传承项目和大九华水磨玉骨绢扇制作技艺一起参加了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