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东至县文化和旅游局 发布时间:2020-11-27 08:31 |
“十三五”以来,东至县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全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形成覆盖城乡、保基本、促公平的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不断提档次、上水平,广大城乡群众共享优质而丰富的“文化福利”。
一是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县文化馆、县图书馆及1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共计17个公共文化场所全部实现无障碍、“零门槛”向群众免费开放,建立“总分馆”运行管理机制,推行公共文化“下沉式”服务,打造百姓身边的“文化会客厅”。 十三五期间,全县免费接待观众260余万人次。稳步推进“艺培公益”工程,为现役军人和特困家庭子女、留守儿童、普通群众提供戏曲、舞蹈、摄影、书法等免费艺术培训服务100多个班次,受益人数4000余人;创新性举办各类艺术汇演、比赛、展览、节庆文化活动,累计开展600余场,受益群众60余万人;组织开展非遗进景区、进社区、进校园活动,累计30余次。
二是信息工程共建共享。将文化信息共享工程与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党员远程教育、电子阅览室的功能进行整合,打造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平台实现共建共享。十三五期间,累计投入234万元加强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村级服务点网络设施建设,做好宽带接入、运行维护及开展文化宣传讲座等有关活动,因地制宜购置文化娱乐设备,保障项目正常运营。加强对管理人员经常性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村(居)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活动开展的质量和效果,推动农村文化繁荣发展。全县累计开展时政、法制、科技等宣传、培训、辅导等线上k8凯发天生赢家的线下活动1800余场次,受益群众达10万余人次。
三是文化活动购买服务。群众“点单”、政府“埋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把好招标关、质量关、服务关和效益关,推进“送戏进万村”、“送电影下乡”活动,编排节目注重融入精准扶贫、防汛减灾、扫黑除恶、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振兴等现实题材,内容健康向上、形式丰富多样、农民喜闻乐见;依托“文南词”、“鸡公调”等东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唱腔和表演方式进一步弘扬地方传统文化。通过线下督查和线上监管等形式强化对“送戏进万村”演出内容和演出质量的督查,推动文化惠民工程政策落小、落细、落实。十三五期间,每年为每村开展12场公益电影放映,累计播放电影14640场;累计送戏1638场,完成率140%。十三五期间,县文化和旅游局先后被评为“省送戏进万村工作”优秀单位、“省直播卫星户户通工程”先进单位、“省农村电影放映”优秀基层单位等。
四是“互联网 书屋”全覆盖。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互联网 ”,填补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全县建成234个数字化农家书屋,免费提供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建起农民身边的“图书馆”。广泛征求乡镇、村对图书采购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提交采购书目,充分提高图书采购的实用性,扎实做好农家书屋图书更新工作。十三五期间,采取文化扶贫、结对共建、公益捐赠、征集闲置图书等多种形式,累计更新出版物7万余册。通过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组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阅读 主题”活动1200余场次,很好地发挥了农家书屋的社会效益。开展优秀管理员评比活动,激发管理员爱岗敬业的工作热情和做事干劲。同时,吸纳聘请热爱公益事业的退休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参与农家书屋管理工作,保障了农家书屋的正常免费开放。